有媒体报道,张柏芝常常为儿子添置名牌衣物,动辄上万。在大家身边,也有不少爸爸妈妈想为孩子花大钱,无论是衣物,还是生活用品,全部要用名牌。这类爸爸妈妈或许还会慎重其事地告诉孩子:这衣服非常贵的,看看父母多爱你。
对于这种现象,广东人民医院儿童少年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钟天平大夫提醒各位爸爸妈妈,要警惕孩子出现虚荣心。
钟天平觉得,儿童适合有点攀比心是正常的,这与儿童心理进步特征有关系。由于孩子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他们会用漂亮的玩具、好看的衣服或者遭到奖励的行为,来吸引大伙的注意。但过分的不切实质的攀比,则会进步成虚荣。孩子从攀比心理转化成虚荣心理,这过程中父母教育不当是问题所在。以下是容易被爸爸妈妈忽视,又会对孩子导致虚荣心理影响的行为
爸爸妈妈借助孩子满足我们的虚荣
某些爸爸妈妈,喜欢把牌子货堆砌在孩子身上,从而彰显我们的身份、地位和品位。或者看见其他人家的孩子打扮得漂亮、时髦,自己不甘心落后于人。这类父母不断灌输一种大家家非常有钱的观念,是导致孩子日后追求无度、虚荣的基础,也容易让孩子模仿。
爸爸妈妈以物质表现对孩子的爱
有时候,父母不会怎么样表达对孩子的爱,便会通过满足物质愿望来表达。父母为孩子购买品牌衣物的同时,不停地提醒孩子:这类是名贵的牌子货,父母爱你才舍得买给你的。爸爸妈妈的这种行为,容易导致孩子价值观的偏歪,将来往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方向进步。
爸爸妈妈的自卑心理
有的父母经济并不宽裕,甚至下岗失业了,特别担忧我们的孩子受人欺侮,让人瞧不起,所以当孩子说别家孩子有哪些东西时,爸爸妈妈便迫不急待为我们的孩子也买一份,就算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会致使孩子错误以为面子是非常重要的,日后可能为了撑面子而做出不切实质的行为。
声音攀比不等于虚荣
父母:看见孩子常常跟同龄人比较时,我心里非常担忧,怕自己不可以从经济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而让孩子会有自卑的心理。所以只能教会孩子:不能和其他人攀比!
钟天平建议:爸爸妈妈大可不必过于担忧。由于攀比心是每一个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只须爸爸妈妈引导得当,攀比不会转化成虚荣,而且能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比如某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大学将来,需要爸爸妈妈变卖家产或向其他人借钱,来满足自己购买名牌用品的欲望,如此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虚荣表现。但若果这位同学,通过努力考取奖学金或辛勤做兼职,来满足我们的物质欲望,这就是攀比心理推进他获得成功的表现。
怎么样有效地合理的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呢?
作为父母,第一要引导孩子在积极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比如学习、品行、技能等,千万应该注意不要让孩子往追求物质、不好的行为等方向进步;
第二,父母要鼓励孩子以正当方法,通过个人努力来赢过其他人;
同时应该注意别令孩子重压过大,预防他钻牛角尖,必要时要安慰他,让他放松心情。